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外汇堂』·专业外汇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jenny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大衛‧艾克:雄獅醒來9 - 爬蟲腦 月球矩陣 /其他修行人資訊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18:40:18 | 只看该作者
【yachak】《無所見的自由》心靈自由需要對自己的動機、語言、思想達到高度的覺醒。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8年7月12日


人人都嚮往常住不敗的心靈自由,這也是靈性修行的一種至高標準。自由能夠常住不敗,意味著身心能夠自掌控。其中最重要是掌握好無害的語言和想法,因為心是一切境界呈現和體驗的根源。有什麼樣的心就有什麼樣的境界體驗。任何一種受害者意識和負面思想都可能是自我傷害的,任何一種出於自私怨懟的行為和能量都有可能回返到自己身上。

自由不是一個固定不變的常數,如果那樣人人都可以在既有經驗中得出結果。自由是一種心靈的深刻度,意識的靈活度。自由只有在遵從自然律法和自我了悟當中才能充分展現。心靈自由需要對自己的動機、語言、思想達到高度的覺醒,心靈自由帶來其它類型的自由,或者關係中的業力糾葛被釋放。

自由是不可見的,可見的自由都是粗淺的。有依賴形式的自由是暫時的,無所顧忌的自由是毀滅性的。高度的自由總是包含著高度的戒律,但是真正的戒律不是強加的結果,而是真理在心靈深處喚醒的結果。遵從於真理自然遵守它的戒律,這種戒律並不會帶來束縛,反而是能夠打破心之受限的工具。

自由也是一種振動,越是低沉的振動越容易感受到緊縮,越是輕盈的振動越是包含著擴展。自由總是追求無邊界,邊界意味著約束。身體是會死亡的邊界,感官是會黏附的枷鎖。所以通過身體和感官擴展的自由不僅有限,而且會製造出更深的束縛。通過思維心擴展的自由停留在已知範疇,通過情感心擴展的自由增強了分離之痛。

自由是無所見的,所以自由不賦予某個形態,“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尾”。能做到內心清淨、無掛礙、自我覺悟是一種心靈自由的衡量標準。獲得清淨之心容易,只要心不向外追逐;獲得無掛礙之心容易,只要能釋放掉過去;自我覺悟也不難,只要帶著警覺心去生活。唯獨常住不敗的自由很難。

有所追求必然有所不追求,有清淨之處就有不清淨之想,有無掛礙就有煩惱的障礙,有覺悟之心就有迷失之可能。這並非否定對於清淨和覺悟的追求,而是這些追求仍缺圓滿,如果要達到更完美的地步,心靈的至高境界和追求都需要釋放到太虛當中,陰陽渾一、和光同塵。

心靈需要再次回歸單純,這種單純看起來就像一種“無知”。自由需要再次回歸野性,這種野性是對一切表面形式的“背離”。嬰兒不知道什麼是自由,所以也沒有什麼不自由的想法。這種不知道自由的自由反而打破了界限。禪師不知道什麼是純潔,所以任何自然的行為都是純潔。所以他敢於將木頭的佛像劈來烤火,敢於用行為的粗暴來喚醒他人。這種野性反而映射出自由的無畏和純真。

不諳世事的無知是一種幼稚,純真的無知卻是一種自由的灑脫。任何境界都有它的滿足條件,唯獨不能達到自由的灑脫。

任何境界之心都是不可住的心。

分別心不可住,有了分別心就有了是非黑白。

單純也不可住,住於單純分不清事實真相、真假善惡。

無相也不可住,住在無相就是無相變成有相。

不可住也不住,住在不可住實則走向一種偏執。

見地也不可住,有見地就一定有二元性的對立。

也許有人質疑,既然什麼都不住,怎麼還在此談論見地?如果不敢談論豈不是又有所住?所以自由的微妙就在於此,只能唯心而非邏輯。

境界之心不住就有真心顯露。好境界不住,壞境界不住,好壞都在真心之內消融。真的無所見就是有覺性但無覺悟,有所見但無見和被見之分。見人對錯,是心有對錯;不見人對錯,是心有昏昧。見而不見、見如同不見才是真見。

無所見是一種無智性、無見解之心,但它並非呆滯而是靈動。這樣的心可以遊戲,可以保持純真,可以不執著。任何微細的對立面存在都有可能導致自由的喪失、真相的污染。

有妄想和感受但不分別真實,就有一切境界的平等,平等而不生執著就有無所見的自由。無所見的自由就是隨順自然、隨順心境但無所滯留,既可以是平凡也可以是神聖,既不見平凡也不見神聖。這就是終極自由。唯有終極自由才是常住不敗的自由。掌握終極自由,內和外的自由才會統一,內外一體不分。內在越自由,外在就越自由。內在是什麼真相,外在就是什麼實相。

這樣的自由是無路之旅,無所可為。這樣的行道既無河流,也無彼岸,更無人渡河。這樣的自由沒有目標,無處可去。沒有行道的人,也沒有不行道的人,沒有生和死,也沒有生和死的超脫。

真道只能是一,道是一種平常,道也是一種非凡。道不生疑惑,有疑惑就不可能是真道。沒有疑惑不意味知道,而是意味著沒有頭腦。既是思想的消失,又是無思想的終結。正如禪宗所言:“道不屬於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道法自然,所以不存在厭棄和不厭棄的對立,有所厭棄就有所不自然。道是逍遙,既然逍遙,有境界和無境界都是枉然。一切顯現等同,煩惱和無煩惱等同,妄念和無念等同。道是自發極樂,當一切境界和覺悟、見解都被放下的時候。道是自發真愛,當內在覺性和外在顯現融為一體的時候。

頓悟的力量非比尋常,沒有長期積累難見真道。借助對不自由的覺醒,可以不斷剔除思想的陷阱。借助能量頻率的提升,可以改變煩惱的慣性。借助喜樂或真愛,可以釋放頭腦。三者合一,帷幕可揭。

作者:yachk
cn sina blog


42#
 楼主| 发表于 2019-5-28 18:41:47 | 只看该作者

【yachak】《不外求的自由》心智無法發現自性,因為心智是幻,永遠是客;自性是主。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8年7月2日


只要內在尚未滿足,尋找就永不停止。讓人不斷尋找的恰恰是那本身就自有的東西。因為這個東西無法通過平常的尋求方式,所以任何外求的結果幾乎都是失敗的。

麝香隱藏在麝香鹿內在,但鹿卻渾然不知。空氣無所不在卻無人能見,內在的種子包含著外在的所有(顯現)。但是身體卻被廣大的世界所吸引,眼睛被莊嚴的事物所吸引,心智被複雜、奇巧的知識所吸引。

尋找無可非議,就像平常人追求世俗的成功和財富的累積。但是內在的東西如果可以從外在找到那它也必定是世俗的。外在只是內在的顯像,因此外在永遠是幻,幻化的東西不是不存在,而是無實質和不長久的。

真理就在內邊。在人的小小身體裡面蘊藏著所有事物的真相和美。就像眼睛裡的大地山河,其實早已歸於內在的版圖。找到這個真相,其它一切都會自動揭示。向外尋求真相、試圖找到本質,只是在割裂事物的整體。與其說是尋找真相,不如說是尋找心智的影子。

心智依賴於五大元素的身體,自性的本質卻獨立於五大元素。身體裡隱藏著自性的種子,自性的種子又包含著身體。心智無法發現自性,因為心智是幻,永遠是客;自性是主,卻包含著內外。想要找到內外的結合點,心智必然失去。心智存在,內外就會存在,其它一切對立因素也會存在,事物必然分裂。

心智的滿足帶來某種自恃,自恃導致自戀,自戀是偽裝的滿足。自性的滿足體現為自愛,愛的滿足是最真實無求的滿足。自愛的形式是內在和外在的融合。同樣一個身體卻因為自戀和自愛的不同而差距甚遠。

自愛是呼吸中的呼吸,靈魂中的密道,合一的捷徑。因此找到自愛也是內在寶藏之門的開啟。心智的存在不過是讓人學會自愛,而不是追求各種外在形式帶來的滿足。自愛的開始便是自我退出舞台的開始。果實成熟,花朵就會凋敝,愛的道路開始,自戀便失去意義。

沉醉在身體之美的,被身體所腐敗;沉醉在物質幻相的,被物質所俘虜;沉醉在心智奇巧的,被心智所愚弄;沉醉在學問、善行、美德,同樣是自我的偽善;沉醉在權力和力量、超然於世,是高明的自戀方式。

自戀製造出思想的幻象。幻象的花朵看似雖美,但終究是心智的泡沫。正如花香來自花朵,自性的味道也會從小小的身體當中釋放出來,不斷向一切處兼容擴散,變成日月、山河、大地的光輝。自戀並不會因為身體死亡而結束受苦,自愛卻讓人連來生也是幸福的。當下的結合既是永恆的結合。

心智的邏輯是,付出的努力應該和收穫成正比。心智誘惑一個人不斷地嘗試在不同的地方挖井取水,卻從來無水可取,正是因為缺乏深度。什麼是深度?深度是一個你可以感受不到努力的地方,可以不必對抗衝突的地方。一個可以讓人充分享受自愛的地方,在這裡不需要任何的尋找。一言以蔽之,就是愛自己還不夠深。

不尋找並不是不再努力,而是認識到心智努力的徒勞。心智是固定的邏輯和推想,在邏輯和推想裡面不是自性存在的地方。在邏輯和推想的幻滅處,才有自性的踪跡。那無所不在的自性並不能通過肉眼來找到。能夠穿透心智的正是自性本身。看清心智的本質就已是真理本身。

尋找的人只會製造出更多的混亂,更多的知識和概念。不尋找的人真相握在手中。知識創造出無窮世界,真相卻只有一個,不生不滅,星空挪移。尋找的人製造出更多的煩惱,因無法抉擇的緣故。停止尋找的人就會找到。

停止尋找一生就是多生,一世就是永世。尋找,輪迴就是無止境搖擺的鞦韆。停止尋找就是無心之境,空谷回音。尋找就會在得與失、上與墮之間不斷轉換。

停止尋找不是無聊和不行動。無聊往往是心智不活躍的間歇,但絕不是自性的本能,擅長逃避無聊的也往往是心智的習慣,但是無聊的深處往往就是愛的深潭。在行動當中保持不作為,就不會被行為的過程和結果所綁,心智也自然會自動停歇。

一切外在的、世俗的活動都可能是束縛,但是心可以將其從中抽離出來。當心不再習慣地和外物和行動糾纏,心就會自由。這種自由比不行動的自由更真實,因為這種自由能夠將內外統一起來。這種自由帶來更深入地對生活的包容,對真理的探索,對真相的客觀。這種自由將使思想幻象導致的困惑無法留存下來。

一味地向外,讓人產生依賴,缺乏安全感。一味地尋找,讓人無法在當下全然享受生命。在停止尋找當中生命的道路會自動展開,成長的困惑會自發解除。難度在於,心智不是過分地滯留於過去,將其變成一種問題,就是無法恆久地處在當下。站在經驗之上,只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為,而不是一種當下的智慧。不尋找就不會執著,就不會認同經驗。不尋找是一種流動的體驗,在流動當中不需要假裝成為一個體驗者。因為體驗和體驗者並不是兩個。

抓住根本,才能運用枝葉。沒有根本,枝葉就是無用的裝飾。一個善於抓住根本的人,無論運用於何種知識,都不會被表面的概念和細節所迷惑。就像一個善於舞劍的人並不需要依賴技巧。同樣一個善於體驗的人,體驗者和體驗對像都是暫時的表演。

心智遊戲如此讓人迷戀,自戀如此讓人為其迷醉。不僅快樂讓人沉迷,煩惱也如此。執著於身體,執著於七情六欲,讓人無法離苦。自戀越多自愛就越少。惟有自愛才能成為自由的同伴,愛是不再外求的自由無拘。追隨心智的終究被心智愚弄,而找到愛的終將被愛所淹沒。

作者:yachak


43#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19:48:05 | 只看该作者
【yachak】《地球開始移向高維度》第五維度的地球世界,是多維度的世界。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7年12月17日

經過前幾年在宇宙光的重大洗禮和重建工作上,在冬至這段時間,地球開始以物質身體的形式進行它的揚升,由之前以物質性(1,2,3維度)為主導的進化週期轉換成反物質的進化週期(4,5,6維度)。

這意味著她將逐漸變成一個以精神發展和靈性啟蒙為主導的地方。而之前以生存和因果業力學習為主導的第三維度時間線將停止。整個社會和個人都將著手於處理自己的因果業力負擔。

第三維度的能量將分割到不同的折疊空間裡面,不同意識的第三維度群體還是可以繼續他們習慣的生活方式。但是由於沒有一個相互交換和補充的能量背景來支持他們,所以他們是在自我產生的三維度能量當中維持著一個虛假的現實感。而且這個現實對於因果的回應是即刻的,它不再象過去那樣可以延續很長時間才起作用。就如同把球投向牆壁,會被即刻反彈回來。

除非一個人內在決定走向開放和成長的意識,不再固守傳統和舊習,他才會向第四維的生活形態邁進。當他退出那個折疊空間,那個世界就不再和他有任何關聯。同時更高的空間將向他開放。但是如果不這樣,高維度能量的壓迫將讓他難以繼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而自身負面形式的稠密能量將是一種徘徊不去的心靈折磨。

大多數人都會進入到第四維的能量形態當中。這是以精神發展為主的能量,和諧共處與自我創造的能量。在這裡心靈獲得更多的覺悟,願意向更多未知事物敞開。但是即便如此,當地球完成反物質逆轉,這個第四維空間也會溶解。這裡只是作為一個過渡界面所在,並非一個實存的地方。當地球完全上升接近第五維度的時候,人類大部分業力會被淨化。屆時,世界是和現今完全不同的世界。人也將覺醒到更深層次的自我。

第五維度的地球世界,是多維度的世界。科學和精神文明得到高度發展,很多舊社會體制將不復存在。人的存在狀態也不一樣,在這裡肉體、精神、靈魂處於合一狀態。在這個維度及之上,靈性意識遠多於人性意識。對心靈和能量的認知和運用遠多於對身體的使用。在某種情況下,意識可以脫離身體獨自探索。不像第三維度的現實,意識是被強制在身體上,聽從身體的驅使。

每一年的冬至都是特別的轉換時期。因為過去一年的影響在這裡消退,新的能量趨勢和架構開始形成。陰極而陽生,天地氣象日夜變換。經歷過無數掙扎和奮鬥的日子,地球母親終於開始在這個時間段摔下她沉重的業力包袱,返回她最初輕盈的存在狀態。

在地球物質身體向高維度移動的過程中,會帶來很多的改變和影響。

地球內部首先轉換,直接影響到地表的物理狀況。地球內部早已處在更高的維度當中,當它轉換會讓外部空間磁場改變,形成新的物理現實。

地球內部的改變將使隱藏在社會深暗處的扭曲能量充分暴露,社會各層面會產生更多破壞、改革、調整和限制。同時也開啟新的道路和機會。這是個需要在一定規範當中求突破的格局。

對人的意識形態也會產生重要影響。過去那種理想化、急進、浮誇和表面作風將不再適用。而對於每個人的成長而言,未來的嚴峻考驗都是要求更嚴謹和務實。包括做自己的內在工作,將不得不認真看待內在主要課題的浮現,以及如何腳踏實地提升自我的問題。人將會自動尋找那些適合自己的東西,而放下不適合自己的東西。

但是由於地球開始提升到一個更高的維度空間,也會帶來很多支持的能量,對身心的療愈和心靈成長大有益處。只要是足夠努力,必然也會得到更多的成長。

這個轉換時間寬度是一個時間週期7到9年,而在這9年當中,每3年作為一個階段。前1-3年是最為不容易的。但是不容易只是在表面,在內在則是面對各種考驗而換來的成長和心靈的奇妙感受。為了支持全體人類療愈這一過程,多少靈魂降臨這個世界,多少高維人類也已準備好將自己內在的光明散入集體意識當中。

作者:yachak
cn sina blog


44#
 楼主| 发表于 2019-6-9 08:16: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19-6-9 08:36 编辑

yachak【揚升蛻變:十二階】靈魂本我融合。一旦融合完成,就是揚升進入靈界(精神界)

Youtube及文章: yachak sina blog cn

[揚升] 話題: [外星人資訊] 欄:

170 F : Annarita【51個靈性覺醒的徵兆】
171F : 分享【揚升症狀】
172F : 【揚升症狀】身體振動和心靈
173F: 【轉載】大天使麥達昶【物理身體揚升12階段】
174F : 巴夏30 揚升與身體密度
175F: 吸收新能量引起的身體症狀
176F: 【大天使麥可】《MER-KI-VAH : 你的揚昇光體載具》
179F: 【能量轉變的症狀】肌肉疼痛和關節疼痛,頭痛、耳鳴、心悸,體重增加,潮熱和盜汗。


youtube: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7年6月2日

親愛的 : 光體進化發展的前六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全方位改變-伴隨着靈光點點的靈性復甦,穿插在身體的,心理的以及情緒的改變上。

大部份人在第七階時會第一次感應到靈能的下降與進入自己身體 -然後你明顯的感受到一種靈性的覺醒。

進化和揚升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假如一個人沒有體驗到身體和精神層面顯而易見的變化,按照“梅塔特隆”的說法,是還處於光體前六階段發展的緣故。

“光體進化發展的前六階 --- 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全方位改變 ,伴隨着靈光點點的靈性復甦,穿插在身體的、心理的以及情緒的改變上.”。

這些階段通常是物質滿足和靈性追求相互補充協調的過程。這樣不會讓一個人在靈性的追求上感到太過艱辛。

“而從第七階到第十階的‘光體’發展、改變進程集中在各別經驗的改變上,一個一個來體驗改變。

大部份人在第七階時會第一次感應到‘靈能’ 的下降與進入自己身體,-然後你明顯的感受到一種靈性的覺醒,”這個對yachak而言就是三眼輪和頂輪的激活那一刻,從而感受到一次宇宙勢能的下降。

從這個階段開始,一個人開始感覺身體不完全屬於自己了,也會經歷比較辛苦的身體整合高能量的過程,不過內在還是很充實和平靜的。

相對前六階段,自己會有個清晰的自覺,也會獲得必要的指導。知道自己會怎樣改變以及如何讓身體配合改變。

而很多世俗享受會慢慢退出個人生活,因為一個人不再和它們共鳴,而是和內在更深的喜悅產生共鳴。

“第八階的‘光體’ 發展在身體的改變上有些很極端的表現. 無力、感冒症狀、頭痛、耳朵痛, 耳壓升高, 耳朵癢,以及過多的流汗或是拉肚子等等。
地球外面的靈性柵欄系統一直不斷的傳輸訊息給轉世在地球上的生命體。
這些訊息都由 ‘光的小郵包’送到,而且都附有密碼,我稱之為 ‘光碼’ “light code”!
這些密碼必須被解密,並轉讀入思想的認知體系, 所以你才能理解並將之應用在你的生活中。

這些訊息是設計來給予指導, 並解釋正在發生的事 --- 目前在更高維度層面的能量頻率變化.”
有些人沒有特別體驗過第七階段就經歷了這些身體變化,這主要是因為地球的能量頻率早已經跨入到這個階段,迫使身體產生改變,即使是一個對揚升毫無概念之人也會被其影響。

“第九階的改變工作 --- 是將第七階的靈性改變和第八階的身體改變整合入你生活的物質實像。

在第九階, ‘人際關係’ 是你的重點。

因為只有透過‘人際關係’的處理你才能測試你自己改善的狀況, 那些鍛燒入你裡面的變化.”
有必要說明的是,進入第七階段後,很多改變其實是可以同步進行的。

比如人際關係的處理,在第七階段開始yachak就已經面臨着很多測試。而當yachak進入第十階,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已經處理完畢。

人際關係的複雜在於,你個人必須意識到自己的完整性和獨立性,保持好自己的力量和內在見解,同時平衡好與他人的不同。

解除那些限制性的反應模式:諸如被動、犧牲自己、取悅他人、迎合大眾意識等等。
避開和拒絶那些帶有支配、操控性的關係,寬容世俗人的無意識、釋放批判和負面情緒。有時甚至要解除某種阻滯關係。

要同時做好這些,需要把振動頻率帶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並活在其中。這樣你會看到別人的高我。

“第十階是靈性覺醒的開始--會帶領你入 ‘大師技能領域’。那些靈性大師\專家的超能力。
這些靈性的能力或者禮物,隨着你的能量的純粹度越來越高,你的這些超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第十階的重點將會是這些靈性的能力或者禮物的顯化,然後再將它們整合入你每日的物質生活當中去使用。

你最大的自然的靈性禮物會首先在第十階顯現出來, 然後接着 --其它的靈性禮物也會逐步出現!

‘天神’永遠有 ‘靈性能量’可以使用- 因為能量沒有被 ‘思想’ ‘信念’ 情緒’ 和 ‘記憶’所消耗掉!

這是你們在第十階與第十一階的‘光體進化’ 時必須在你的幾個‘能量身體’中創造出來的 ‘能量架構! - 這樣你才能‘創造奇蹟’ - 把 ‘思想’ 顯化成 ‘物質’出來!”

每個人都會有一個自己的進化揚升速度,取決於個人的進化方式和意願。
yachak從第七階段進入第十階段正好是一年時間。

現在yachak的主要課題都集中在個人的能量精煉上,以及在現實生活的顯化。

一些超自然能力開始自己出現,諸如能量療愈,心電感應和多維度感知,並沒有一個刻意訓練過程。只是簡簡單單自然呈現出來,就像禮物一樣,沒有任何懷疑和恐懼。

最重要的是覺知能力的深化。每一個思想念頭及背後動機都要被覺察,以便消除。
如果不是這樣,yachak就無法保持意圖和能量的純淨。甚至會降低自己的振動頻率,陷入3D幻象當中。這也是熟練的自我掌控。

這個階段要處理的小情緒和感受有時會特別多,這些通常是脈輪提高振動後被帶出來的前世能量印記。

“第十一階的 ‘光體進化’是一個從第十階自然的進化上去的過程。 很多時候, 轉變是如此的容易,這向上的提升甚至沒被注意到。

幾個靈性體會持續成長,而物質體也會在 ‘外表’ 上開始出現變化!
你的物質身體會變得明亮、透光,而且看起來很美麗!

第十二階的 ‘光體進化’ 就是 ‘揚升’ 了!

當你的 ‘梅卡巴’進駐到你的心中時!最好的描述 ‘梅卡巴’的方式就是它像是一團光球!”
目前yachak就處於第十或十一階段,身體已經出現了很多變化。臉上會有光透出來。

頂輪和眉輪在融合當中,額前出現了一個光球,但是不太穩定。這個光球是超靈本我下降來與靈魂本我融合。一旦融合完成,就是揚升進入靈界(精神界)。

yachak知道,我只是一個觀察者,對於結果早已瞭然於心。我獻出自己的身體來從容不迫地經歷和體驗這一過程。

我是高我在這個時間週期的一個化身個體,也許他已經做過很多次了。







45#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2:56:45 | 只看该作者
【yachak】【揚升的果實】生命進入極喜之地。而這就是解脫,就是揚升的果實。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7年8月30日


揚升的果實就是涅槃。到達涅槃,你就打破了宇宙的虛空境地,或者叫因果體。因果體就像海洋的最底一層,黑暗而深邃,儲藏著一個人的各種善惡種子之流,這些暗流處在一種不可思議的微妙運動中,當它們的運動和外在作用力產生碰撞,由小而大形成一種可辨別的形態,就是心動。心一動,識就動,情感就動,頭腦開始產生意念並進入分別妄想。但是所有這些都由海洋本身的“靈明”所現,靈明能顯現一切,但是始終不受它們影響,因為作為海洋整體的靈明,它始終處於永恆的平靜和安定無為當中,並不受這些底層的暗流和表層的波浪所動。

生命的可見、可聽、可觸等等現象就是海洋表面的波浪。而波浪有起有落,有凶猛有溫和,可傷人可撫慰人,永續不斷。但是當一個人著迷於表層的波浪,迷惑於心動的故事,她就進入到這個有生有死,有輪迴的境地。然而可悲的,這些只是生命的現象,而不是海洋自己,所以人們在追逐的是生命的飄忽不定之表象並認假為真,甚至為之或喜或悲,把這個能喜能悲的感受心當成自己。而不是認出他真正的本來面目並不是它所顯現的一切事物,包括身體和心。所以整個世界就因為這個最深刻的無明而變得顛倒混亂、痛苦輪迴。

但是涅槃能止息它。涅槃意味著讓這些底層的暗流失去意義。暗流有來有去,但是涅槃是不來不去。這意味著你要先能看到暗流,你不能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表層的波浪上,甚至超越能量變化的分層,海洋的中間。你要隔絕和波浪的連接,隨時截斷追逐它們的慣性,這樣你才能向下潛游。你要打破的是以身體為主的感官世界,從而進入能量層並且不能有所迷戀和滯留,讓能量帶著你潛游同時保持平衡。

你要和以身心為主的向外貪愛斷絕關係,因為它們具有最大的迷惑力量,“眼見為實”看起來最讓人相信,但是相信在真理的平台上卻發揮不了多大作用。有愛就有貪,有貪就容易嗔,容易痴迷不悟。除非你向下潛游不然真相就永遠不會被發現。

而涅槃意味著整個意識的內轉,只要還有一部分沒有內轉,它就無法實現,心必須完全無塵才可能體驗到那種始終如一的靈明存在。即便你能真正做到了停止向外的貪求,你也仍然有可能被心的假象所迷惑。心被各種情感和慾望所染,心也被智力習慣所限制,因而無法澄清,看不到心的本來面目。

當你能夠極為小心和謹慎地理清每一條心的糾纏之繩,你才能真正釋懷和解放。但是這時你也來到一個如同死亡之地。你來到海洋的最底層,你已經無欲無求了,妄念已經不再對你產生牽引力,你原來的那個自我在這裡被證實就是一個幻影。是由海洋表層的波浪和心動造成的。但是由於你還沒有見到光明,這種空無感壓住了它,就像在睡夢中一個人醒來身體卻不能動一樣的感受。

不過這個過程是非常短的,因為死亡過後意味著重生。而涅槃就是重生。你重新誕生了一個自己,這個自己不會再活在假象的欺騙當中,因為沒有了貪嗔癡的捆綁,誰又會被外境所誘惑而執著呢。也沒有愛也沒有恨,但也不是冷漠。冷漠只是對生命的畏懼而自我緊縮。一個獲得真我的人是無限地開放,不需要偽裝和隱藏。只有虛假的自我才會恐懼和偽裝,因為假我知道自己會死亡、會傷心會憂愁。它感覺自己什麼都不是,需要替代品,是無知的化身。

一旦重生,心就體驗到一種非常的靈明境界,時間和空間的世界已經褪色,真正的生命實在感即永恆不變的當下沒有任何做意地得以呈現,自然得就如同本來就如此一般。外在世界甚至可以變成一種連續不斷享受的幽默感。因為當你擁有不死的真心,打破了分別心,所有暫時地、會死的事物和二元體驗都會是你的遊戲。

因為這個心地光明的顯現,一個人也會發現每個人內在所共有的同一個本質。只是人們活在自己創造的幻象世界當中,被自己的妄念分別、心的情感投射所遮蔽而無法認識。即便能夠短暫接觸,那裡也是空洞洞一片,因為沒有讓業力之流停頓,二元性沒有得到平衡。如果仍然有所追求和執著,不管這個執著是外在的聲光色和虛假的價值觀,還是在追求靈性解脫和進步當中隱藏的微妙自我動機,都不能讓假心打破。

因而隱藏的自我動機必須死去,但是自我不能操縱自我的死亡,任何操縱都是強化自我的存在。它需要等待一個臣服和恩典,在無為的定境當中滅盡一切身心跡象。然後光明之心不經過任何一絲努力的出現,就像太陽突然出現在晴朗的天空當中。當這種狀態被保持並完全沒有失去的可能,他的生命進入極喜之地。而這就是解脫,就是揚升的果實。

當有人懷疑是否會有集體的揚升,我會說不需要懷疑而是要努力去實證。因為當這個世界有足夠的人數達到揚升的級別,得到涅槃的果實,世界的每個角落就像有成千上萬的太陽同時在照耀,世界可以一瞬間完成它的揚升。但是你不會一下子到達涅槃,因為你沒有那個能量,感受不到光明。因為沒有那個對假我的澄清和去除,還沒有認識到真心沒有你我之分,沒有能取和所取的目標對象。甚至你的呼吸也會變得不出也不入,突然讓你遭遇這些特性你會嚇壞。但是所有能夠堅持下來的人總有一天會達到,有些人會換一個嶄新的身體來達到。而每一個人都將是神之子,有著最全面的意識和能力,包括慈悲的展現。

現在揚升的第一個波浪已經進入涅槃狀態。你會是第二個嗎?第三個嗎?你有遇到並認出那些人嗎,他們就像太陽,可以照亮你心內的每一個無明角落,溶解你懸而未解的問題。你應該帶著信任親近他們而不是靠自己摸索奮鬥,這樣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曲折。那樣揚升的浪潮會進展地更快。

集體性的意識轉變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缺少了太陽的光芒,它的範圍和進度都會大受影響。所以你是願意努力成為一個太陽存有彰顯力量還是集體意識的一份子慢慢來呢。

作者:yachak
from : yachak sina blog cn



46#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2:58: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jenny 于 2019-6-13 13:00 编辑

【yachak】《磨練》活於當下是超越時間的一個入口,時間感來自頭腦的重複性經驗。

( jenny : 佛法 : 真空生妙有)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8年3月18日


如果說靈性訓練是學習和準備的過程,磨練則是藉助日常生活的不斷敲打,把一個人內在的靈性煉鐵成鋼的過程。靈性的強大和外在的作為、儀表、氣場沒有直接關係。靈性的強大僅僅就是自知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自知很少人很夠直接體驗。如果自己能夠直接體驗,對於別人內在狀態也同樣能夠直接體驗。

自知是知道自己什麼都不是。知道非了解,自知也不是一種空虛的感受。自知其實包含兩方面,無我和真我。無我就是體驗到小我的消失,真我則是類似真空,但是這種真空始終擁有不變的恆常真性。真我和小我,一個顯得真切,一個顯得虛幻。一個顯得圓滿,一個顯得殘缺。一個顯得祥和,一個顯得焦躁。一個像無雲的天空,一個像來去不定的雲霧。

如果一個人的意識始終固著在這種無我和真我的“知”上,就是靈性成熟和強大的表現。如果不能達到真空,至少要達到無我的明晰和覺知。這樣才能避免對小我的過度或錯誤認同。擁有自知的能力不可思議,即便在個人化的生活細節當中,也會帶來永恆性的價值和意義。

不斷固著這種自知的過程,就是磨練的過程。當然這種固著不意味著就是簡單地去尋找一個所謂真我,大多是通過相反的方向,在不斷甄別由思想和情感驅策形成的小我意識流中脫離,而獲得的一種迴光返照。只要有慾望、動機、心念慣性這些主導著顯意識和潛意識的流動,小我之幻就會被投射在無雲晴空之中。有小我之幻的遮蔽,自知就是不可能達到的。如果投射得過於密集,不僅不自知甚至有迷失的危險。

無論把小我包裝得多麼靈性,都是一種短暫的自我投射,是膚淺和虛妄的表現。因此一個人應該意識到真正的磨練不是給自己添加一些技巧或者方法,就能達到目標的。而是要不斷去認識和求證無我和真我。至於技巧和方法它們只是為了幫助一個人學會正確客觀的認知自我。

在人們還沒有找到切實有效的自我認知技巧之前,或者說小我尚未準備好退出舞台向真我臣服之前,小我意識必須被有意識地削弱。類似於澄清天空中的雲層,水中的波紋。而這種削弱絕對不是一次性能夠做到,小我意識投射的不僅有明亮的雲朵,同樣也有黯淡的烏雲。這些烏雲才是最難處理的。這是在靈性準備階段必須要面對的淨化過程。

在靈性準備階段,增強辨別力是很重要的。不僅僅是要辨別自己內在的意識和動機,有意識地糾正錯誤。也要能辨別外在的各種假大師、騙子,以及形形色色、華而不實的事物和現象。不迷信、不輕易受蠱惑和控制、不盲目崇拜和追求結果。瞎子引導瞎子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同時,減少外緣、收心、減事也有利於向內積累能量,以便能夠在生活日常中不斷啟發覺知意識。並用覺知意識來應對生活的一切考驗和磨練。如果內在的能量不夠就不容易達到穩定,隨時可能被周遭的生活人事影響。

對於小我意識的強大和頑固特質最好的辦法就是進行消極處理,不追求、不執著、不論斷、保持放鬆。

把內在靈性的磨練分成三個階段,那它應該包含準備階段的訓練,中間階段的磨練,高等階段的磨礪。

在準備階段一個人可能出於強烈的信心和渴望,暫時將那些需要磨掉的小我意識壓伏住。並有機會獲得到一個自由學習的條件和空間。但在這個階段一個人仍然攜帶著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挑戰,不管是感受到備受恩寵還是特別幸運,這不過是“引誘”一個人進入實際磨練的準備。

直到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個人思想、欲求和人格陰影這些小我模式成為了進一步成長的障礙,是推動個人生活不幸的根本原因;並下決心解決之,以便能夠和內在真理對齊。才真正是進入磨練的階段。

訓練階段就好比走獨木橋。既要有勇氣踏出第一步,又要小心不被周圍人事物所影響。一旦被影響還有可能退回來。磨練階段好比走鋼絲繩,一旦走上去就沒有後退的可能。但是一不小心,就會失去平穩。

和一般人渴望改變命運的方式不同,靈性的自我改造是心靈徹底的改造,也是通往自我認知的橋樑。在這種徹底改造當中,小我意識是最大的干擾。通過真理認識建立一個新自我來代替慣常的小我意識,是一種有效手段。不僅能夠抵制小我意識的氾濫,也能避免在自我改造過程中給別人和周圍造成不良影響。儘管這個新自我最終也會被取代。

進入磨練階段,平衡是需要掌握的技能。這種平衡涉及的範圍可以包括所有生理、心理上的對立特質。諸如陰和陽、動和靜、自信與謙卑、專注與放鬆、仁慈與理性、獨立與包容等等。沒有這些內在的平衡,一個人所需要的靈性特質就無法培養出來。

其次,堅定、耐心和活於當下也是重要的,活於當下是超越時間的一個入口,時間感來自頭腦的重複性經驗。超越頭腦就能體驗到初步的無我狀態。

對頭腦的牢牢掌握並非來自思想上有意的作,也不是簡單地壓抑思想過程。而是在不斷警覺其運作過程當中消耗之。頭腦通過欲求、記憶、習慣性評斷而維持自身。能夠耗盡頭腦就能耗盡情緒。當這兩者都被耗盡,真實的空就會被認知。

一旦對真空有所經驗,就需要在日常中不斷去維持它。處理好那些會帶來障礙和麻煩的事務。不牽掛任何過去的事情,不焦慮任何未曾發生的事情。如果這個真空的力量很弱,就需要加強能量,唯有能量可以持久保持這種狀態。

嘗試在這種狀態中和世俗生活結合起來,而不分裂彼此。可能會遇到很多測試。評估好自己的最佳狀態和訓練時間,而不輕易改變。磨練自己適應各種突發狀況,並在最短的時間將外界影響恢復到原有狀態。

熟練以後,外在的測試自然消退和減少,並開始進入磨礪的階段。磨礪不是走鋼絲繩,而是走在刀刃上。之所以比作行走刀刃,是因為此階段自身的意識和心念力量都非常強大,一個意識和心念都以成倍的擴大力量返回來。所以好的意念會帶來成倍的喜悅,不好的意念也會帶來成倍的不適。

因此真正能達到這個磨礪階段,心念越少越好。好的意念固然可取,但是也容易引起更多的意念產生。而那些由習慣帶來不好也不壞的意念則是一種打擾。不過,也不要刻意追求無念,有為的作意都會製造相反的效果。

行走刀刃,一不小心就會傷到自己。此時需要的不是簡單的平衡,而是一種無我狀態。越是無我,危險性、干擾性、受傷意識就不會進入頭腦。沒有這些意識,自然也不會產生結果,情緒也不會被打擾。這就是一個人在磨礪階段要學會的事情,不讓任何具有對立性的概念和思想進入自己的意識。頭腦越單純越有益。

如同打磨過的鑽石,自然散發光彩。一個人不需要刻意學習什麼,就自然擁有美好的德行和品質。客觀環境、身體和外在的四大物理元素,星體的順行逆行,日月變化影響等等,並不是無法超越的。一個人應該擁有可自我主宰的第二次生命。

作者 :yachak



47#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3:01:16 | 只看该作者
【yachak】《放下我執》人就能超越時間觀念,超越知識,超越頭腦,不再執著地向外尋找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8年4月14日


執著無論對內對外,都是一種苦,一種束縛。執著不是一種專注,而是一種對於想要得到和占有的事物堅持不捨、念念不忘,比如金錢名利、美色、生活之物。另外就是固著於思想和情感記憶,堅持有一個真實主宰的自我。把無常的思想和情感過程看成恆常的自我變現。從這個自我經驗中產生種種論斷和分別之心,並堅固地認同之。

執著暗示了人性的貪慾和自我的無明。實際上外在想要佔有的事物及形式僅僅是某種內在幸福的替代。所以越執著越製造出距離,越執著越是被束縛,心裡就越受苦。越受苦就越需要更多的貪欲來填補。

如果一個人能認真地感受,所有美好的體驗似乎都是無形的。比如幸福、自由、愛、喜樂等等。這些感受如果是自發的,就不會帶來焦慮和興奮,也沒有失去的恐懼。所以可以確信的是,任何有形的事物,不管是感官範疇,還是一種概念形式都不是真正的目標,都是替代品。替代品是虛幻的短暫滿足感,伴隨著得不到滿足的痛苦以及滿足後的空虛。

對自我的執著更是一種深深的禁錮。對外的執著讓人遠離內在的精神家園,在外部的世界流浪。對內的執著,對過往經驗、想法、行為習慣,目的性動機的堅持不放會製造出孤立意識並投射到外在生活當中,形成個人與世界的隔閡。又或對某些意識觀念的認同,產生出排他和不信任,疏離對立;喜歡批判、挑剔不符合自己觀點的事物和現象。如同一個政客或宗教衛道士容不下任何不同意識形態的存在。

對自我的執著一方面來自頭腦理性上的固執,另一方面來自內心在各種想像和幻想情境當中的迷失。前者帶來對立,後者帶來迷惑。這兩者不能很好的平衡和認知,就無法在靈性成長上深化。

在靈性認知上也要小心對知識、理論和概念的執著。片面而單一地理解而缺乏內在感受,就會製造出形式上的禁忌和盲從,從而難以放開心靈,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事物。唯有用自己了解過的經驗求證知識上的論點,才能打破對知識的執著。

靈性的目標固然美好,但卻不能以用執著的方式獲取。靈性目標不是一種有形的東西。它首先通過技巧、知識、概念建立橋樑,然後通過不斷釋放對這些的固執而達到一種內在的體驗。這種深刻的內在體驗將使我執無跡可尋,那時人將獲得真正的智慧。而智慧並不依賴任何知識概念。

把執著當做精進努力也是一種錯誤的理解。執著是對立的一種心理狀態,通常也來自頭腦的假想。無形的事物無法通過執著或意欲占有而得到,因為沒有對立面。比如一個人在不考慮身體條件的情況下連續打坐十幾個小時,並不是一種精進的表現,而是一種執著的心態。或者為了靈性成長更快而不斷去上課其實也是一種執著的表現。儘管這種執著和對世俗物的執著有本質的不同,但執著的形成仍是內在的缺失感和錯誤認識造成。

正確地精進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我們想要得到的珍寶其實不是在未來、外在,非有形的東西,也不是通過改變自己而得到。想要的一切早已存在於內在和當下,只是因為頭腦的各種執著,而忽略了其中的啟示。放下我執,就是最大的自我改變。真正能改變一個人的並不是自我對思想的干涉過程,這在理解事物的過程中可行,但在實現靈性目標當中卻沒有意義。

我執是在無意識、無覺知當中形成的。當你平凡無知的時候,你不會覺得有一個很大的自我,而當你顯得比別人優越、有見解、有所追求的時候,你的自我就變大了。就像人不會輕易放下努力得到的任何財富,人心也不會輕易放下這些變大的自我。如果外人貶抑這個自我,就會立刻激發內心的反彈。所以我執最終成為一個人的限制,也同時成為靈性路上的絆腳石。

放下我執不是要丟掉一個並非實有的東西,而是學會不要固化地理解事物,或者堅持自我的種種表現、強調它的重要感和孤立感。看清我執是如何讓一個人變得頑固、愚昧和自我的,以及如何讓心靈變得封閉,缺乏對他人的同理心和關愛。

放下我執,就是要先學會信任和相信。相信真理才能找到真理,相信幸福的可能才能遇見幸福。相信自由、解脫不在別處,人就能超越時間觀念,超越知識,超越頭腦,不再執著地向外尋找。

相信今生可以解脫就有解脫的可能。相信就好比真愛,真愛是不需要用理性來評斷才可以開始的。相信,然後全身心奉獻在裡面,類似於對內在真愛的殉道。在生活當中的每時每刻都有意識這樣做,而不是有時間、有條件時才這樣做。這種持續不斷的奉獻就是真愛的行動,真正的精進。對真愛的奉獻能夠溶解我執,並帶來真理實現。

作者 :yachak




48#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3:02:50 | 只看该作者
【yachak】《寂滅喜樂》心只要願意,隨時可以享受寂滅喜樂,不再有人世間種種痛苦。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8年4月23日


寂滅是無法期待和慾求的的一種心滅狀態。基本上,快樂依賴感官對象和精神形式,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總體條件。很難想像寂滅會帶來喜樂,即便願意相信,這種快樂似乎也不在正常體驗範疇。但是實際上,相對於其它任何類型可體驗的快樂,寂滅帶來的喜樂不可思議。一切形式的快樂和寂滅的喜樂有如地上與天上之別。寂滅喜樂其深度和廣度也具有無限擴展性。

不管怎樣,寂滅呈現了一種生命以外的可能性,就是在我們的有限身心範疇之外另有一種真實的極樂存在。這種極樂同樣伴隨著諸多美好事物的輪番顯現,比如美、愛、力量和智慧。這些僅僅也是無窮無盡靈性寶藏的一小部分。

這種無窮無盡也可以稱作無極、無始無終的道體。寂滅就是個體心融入道的本體過程。心要如何才能達到寂滅,就像水滴如何才能融入海洋?心沒有辦法靠自己達到寂滅,因為任何心的作為都是在強化心。水滴也無法融入海洋,因為水滴本身就在海洋裡面,對水滴(自我)的堅固分離意識本身就是幻覺。

但是如果不強化心,心也會變得軟弱無力、缺乏完整、沒有鬥志。所以不能把在生活夾縫當中殘喘的一時清閒快樂當作一種“有道”的表現,這樣的心可能是清淨寡欲的,但是也是經不起生活的風浪的。所以人不可能單憑生活的境遇和崇高的理想境界來達到生命的完美,人更需要了解和掌握極性的規則和運用,要善於玩一場在各種限制中打破限制的遊戲。要在兩種力量中尋找極致的平衡,因為只有平衡才有可能讓心的衝突狀態消失,這種平衡彷彿冰凍的湖水。這樣才能毫不費力地進入寂滅。通過寂滅而融入道的本體當中。

如果說這一部分是有為的,覺悟到“自我堅固”是一種意識障礙則是無為的智慧。對生活和自身命運的理解和尋求突破、加上無為的智慧就是真正的修行過程。世間的種種安全感看似重要,但是卻無法掩蓋心靈的種種擔憂恐懼,不經歷一番內在的奮鬥,一個人無法想像還有更高的自由和喜樂狀態。而一個人內在的奮鬥起始則來自於心靈渴望終極的自由和解脫那一刻。

從感官對象的興奮快樂中,從有所依賴的精神形式快樂中慢慢釋放出來,無所依賴的心靈能夠變得寂靜,寂靜的心靈能夠進入一種無由的喜樂。

無由喜樂只會出現在一個人全然忘我之時。這種忘我既要有身心的放鬆,又要有對於單獨的享受。身心的放鬆很容易做到,但是單獨意味著沒有任何外在的依賴,不依賴環境、氣氛、他人、目的性。能夠享受單獨就能夠從寂寞和孤獨中昇華出詩意。但這詩意又不是多愁善感,而是純粹的靈魂喜樂。如果有依賴,一個人將無法理解和體驗來自內心深處的無由喜樂。也將對一切有深度的未知事物充滿恐懼。

喜樂其實是一種無浮華無雕飾的存在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吟唱。進入到這種存在與之共舞,是內在行道的第一步。

正如一般人離不開各種形式的快樂滿足,來確定生活的意義。而如果沒有內在喜樂,一個人也無法確定在內在的行道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和價值。喜樂也常常成為進步與否的判斷標準。

在內在行道,一個人要控制好感官,不要成為感官放逸的犧牲品。釋放掉對生活的各種顧慮擔憂,並且有規律地進行自我訓練,才有可能進入到無感官的世界當中。甚至對於思想的習慣依賴也需要被頭腦寂靜的喜樂所取代。無思想的感受同樣會產生一種深刻的無由喜樂。

通過任何吸收能量的方式而獲得的喜樂是更高層次的喜樂狀態,這種狀態常伴有入定的效果。內在的意識固著在某種能量頻率當中,從習以為常的思想狀態進入到特定的專注狀態。這種入定是藉助精微感官的開啟來累積和享受能量。

能量的層次就如同穿破很多能量氣泡一樣,每穿破一個氣泡體驗都有所不同,能量增長的同時伴隨著身心的輕盈,因此喜樂程度也會增加一個層次,而對過去所經歷的喜樂狀態將不再有感。這就是為什麼當一個人頻率下降時是一件很令人不安的事情,因為一個人只會習慣處在最適合自己的頻率當中獲得滋養。

如果一個人的頻率越來越高,那他對生活對象的依賴性就會越來越少,各種人為的思想限制得到消除。而且他必然會花很多時間去維持頻率,因為在肉體中保持高頻率非常困難,需要不斷補充能量。其結果是在靈性上也越來越精進,一切無關、不必要的事物都要放手。只要是不再適用當前情況,一切因緣、喜好、追求也會像陣陣波浪捲走岸邊的泥沙一樣。

另外可能導致的情況是,身體將越來越難以維持這種高頻率。一切勞身體、勞心的世間事務都會讓人疲憊不堪。身體的能量已經全部向能量身體移動。能量身體在變大,肉體卻在變小。能量灌滿在內似乎已經達到了極點。到了這一步,如果一個人不能自悟,則非常需要一個過來人的點撥。

在這個階段,將成為一個人獲得證悟的跳板。如果不再執著於能量的累積,而是把能量釋放到身體外在虛空當中,放棄任何帶有個人意識的努力。那個無需努力的本然狀態就會自然呈現。

在證悟當中會經歷一些過程,這些過程在時間和順序上不一定完全一致。可以用剎那來代表過程之連貫性,但是剎那之間依據個人情況所經歷的時間長短不一。

在證悟的第一個剎那,內在專注達到極點並停止。

第二個剎那,心體短暫離開身體,融入到無邊虛空;回來的時候完成心與無形的連接。

第三個剎那,代表神性門戶的額頭被恩典的能量灌入,頂輪三十二根脈完全打開,身體內的能量衝出與外在能量合一。

第四個剎那,無以倫比的喜悅狀態。

第五個剎那,喉輪被振開,喉輪代表生死的玄關、出離。

第六個剎那,虛空消失,只有真空或光留下;主客對立消失,心消失。

第七個剎那,感覺不到苦感覺不到樂,入於寂滅。既是無苦的極致,也是無樂的極致。

第八個剎那,在寂滅當中無由升起無量愛和極樂,非世間所能體驗的感受。強度是世間快樂的成百上千倍。

第九個剎那,一切生滅、有無、對立現象脫離心體,不再糾纏,形同虛設。既然是虛設就無需恐懼、改變、糾正。無二的智慧開始證得。

第十個剎那,經歷一個下降的過程,過去有意被關閉的感官、知覺、情感重新開放。在證悟和普通狀態之間進一步調和,有形和無形,天堂和塵世融為一體,就像水融於水。心只要願意,隨時可以享受寂滅喜樂,不再有人世間種種痛苦。

作者:yachak



49#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3:06:58 | 只看该作者
【yachak】《整合》讓人能夠在物質和靈性中取得平衡,在人性和神性中完成統一。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8年3月15日


整合,即是將真理一點一點融合入心智的過程。整合考驗的是一個人的洞察和明智,以及使用心靈力量的程度。整合本身就暗示著存在諸多無序、扭曲和混亂的意識片段和頻率。這些無序和混亂用時間考驗著心靈的耐性和對真理的融入,同時作為一種苦盡甘來的喜悅成果而得以補償。經歷過越多的磨礪和整合,獲得的喜悅程度就越強烈。

整合是每個人當下不可避免的命運。為了獲得完整的生命體驗,僅僅了解物質現實、二元性體驗是不夠的。意識需要進化並進入更深的本質,了解萬物的主宰力量和彼此統一的聯繫。通過與真理的整合,才能全意識地洞徹生活的真正意義和個人價值所在。

神聖真理包含三個方面:力量、智慧、愛。這三個方面可以說是一個人在塵世間要完成整合的線索和手段。力量是要找到個人內在的力量、心靈的力量、宇宙的力量、恩寵的力量。它是個人向生命源頭尋求支持的必然結果。

個人即是一個小宇宙。要獲得力量需要向內探索,向外探索的力量是支配和操控的力量,違背神聖意志的力量是隨時可能被奪走的。向內探索的力量是永久而獨立的力量,要獲得這些力量,一個人就必須整合那些自我否定和設限的意識和頻率,恐懼、負面性和消極性、無意識受支配的人性特質。

在最初,受真理啟發的心靈力量是最重要的。它讓人意識到身體、情緒、思想和命運的微妙關聯。心靈力量可以把那些整合過的經驗、未曾發揮的潛力運用到當下生活的細微調整之中,從而影響個人命運。

通過一種超然的觀看態度來看穿種種生活幻相,洞察外境和內在的不平衡、壓抑、掩飾、逃避之處。一旦看見,幻相的騙術就會失效。在超然裡面我們可以固守自己的心靈力量。而自我完整感也會被不斷地充實擴大。

通過有意識地對齊更高頻率,吸收著精微的宇宙能量,不斷提升身心頻率。從而引導靈魂意識下降,直到完全合併身體。這個整合過程會一直持續,直到體驗“我是”的臨在。這種臨在是一種宇宙的恩寵狀態。

整合也是為了發展內在智慧。發展內在智慧僅僅了解知識是不夠的。這些知識必須在心智中充分融合和發酵,並在現實中鍛煉,才能成為個人內在的知識。當這些內在知識恰當地運用到生活當中,正確指導個人生活和行為。靈性和生活就能夠統和。

通過知識和自我分析來獲得靈魂意識,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靠意志力和主觀努力都很難打敗心的習慣力量。除非在外在境遇已經到了不得不改變的關鍵時刻,習慣才會有根本性的動搖和突變。但是我們不可能等到那種機緣才開始有所作為。

真理在它的不同層次範圍之內尋找相對的完整。所以內在答案也需要根據不同的意識層次而相對完整。在完整裡面我們才能看清它的本質。一旦看清本質就能夠靈活地運用真理手段。當不同層次的實相與真理都能夠兼容的時候,就會發生內在的融合。智慧會增長。

所以整合也是將不同維度實相帶入知覺意識的過程。其中直覺和感受力也包含在智慧的發展當中。

阻礙智慧發展的通常是心的習慣傾向,也是一個人的過往業力模式。正如慾望和本能無法想像愛的純粹狀態,情緒和頭腦的自動反應也影響著直覺的敏銳。

智慧的重要運用是共同創造。從智慧層面來共同創造,意味著將個人能力投入到共同需要與配合的生命一體當中,將所有的過去和未來都聯繫在一起。在早已被計劃好的生命路線當中行使自己的責任。共同創造就是依循自然發生的因緣,在內在真理的引導下,追隨靈魂的腳步完成今生的使命。

能夠找到內在的力量和智慧,愛就不會太遠。或者反過來也是如此。擁有了內在純粹的無分別、無條件、無系縛之愛,就能找到內在的力量和智慧。三者的合一能夠讓靈魂從業力的糾纏中解脫。

整合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個靈魂入住的人格。人是動物和天使的組合,動物和天使經常對立,相互爭奪力量。但是在靈魂光輝照耀之下的人格,能夠體驗生命和意識的完整。實現人格與高我的合併,就是開悟。

整合過後的心智將具有明晰和智性,也具有孩童的天真。明晰和智性是心智從扭曲中獲得自由的表現,天真則是一種非固執己見、不執著過去經驗和印象的純然客觀。

重新回到靈魂母體,是自靈魂飄散在意識幻境之始就已經存在的渴望。但是靈魂無法通過自己來完成這一目標。因為靈魂碎片在分離性的心智裡面已經沉浸地太久。它必須一步步地,從身體層面開始,尋找和心靈的完整統一。身心合一、心腦合一、愛和智慧合一等等。

從心智中扭曲的意識碎片和情感恐懼中自我割捨,就像切除心靈毒瘤一樣。雖然很痛,但是卻很必要。

整合就是讓人在生活事務中輕視生活,同時又在內在整合中重視生活。讓人能夠在物質和靈性中取得平衡,在人性和神性中完成統一,而不是主觀割裂生活與靈性兩者——把物質生活看成罪惡,或把靈性生活看成逃避。

只有通過整合才能看到真相,這是一種從彼到彼的遊戲。靈魂本就是完整的,不完整的是二元性的分離幻相。在整合幻相的過程中靈魂得以下降,並帶來開悟的生活,以及永恆的無始奧秘。

作者 :yachak





50#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3:08:42 | 只看该作者
【yachak】《靜心所需要了解的》開始體驗對無相的靜心。無相靜心是通過對本體的認知。


s07120802
發佈日期:2017年12月3日


靜心的本質是將心的注意力放在一個具體事物上而忽略其它。所以每個人都在不同的事情上靜心,在不同的人上靜心。這些靜心雖然粗淺,但是也暗含著心靈的一種潛質,那就是在萬事萬物中冥想自己。人通過這種自發靜心獲得對萬事萬物的意識,卻唯獨迷失了自己。和造物的最初衝動“我是誰?”的意志背道而馳。事實是,靈魂在探索宇宙進化的過程中故意隱藏了自己,僅僅意識到造物界和生命的各種形式。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靜心是對真理本身的靜心,是對“我是誰”的一種終極冥想。這種靜心會創造出一條看不見的靈性之路,把人帶向與真理的合一。

靜心沒有一條既定的路線。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探索之旅,它重在對體驗的不斷深化和累積,而不是如何體驗以及用什麼方式。而且通常走了一段路以後才會發現它的軌跡是非直線型的。方式會在體驗過程中不斷改變,經歷較多的反复。這主要源於心不習慣於固定和機械化,它無法在同一件事情上專注太久,特別是當靜心沒有達到效果的時候。直到在最終穩定下來之前,每一種靜心方法都有可能被嘗試。

而現在的社會環境和過去不一樣,過去由傳統留下來的形式,它有一條主要的脈絡傳承。且形成了很多複雜、繁瑣的外部特徵。但是現在的人如果不是生活在宗教氣氛較濃厚的地方,或者沒有完全吸收裡面的教導,就很難堅持下去。而那些過於注重技術而非實質的靜心方式,儘管長期堅持也會有一定效果。但是卻不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對靜心來說,形式不是特別重要。而一個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平時接觸的事物廣泛而通雜。放棄單一的形式而自由的組合反而更有利於培養靜心的興趣,也有利於進步。其實靜心可以有非常多的形式。只要一個人願意,可以通過任何外在的行動來靜心。閱讀、走路、品茶、書寫都可以成為一種靜心方式。

靜心的狀態是一種全然享受的狀態。就像在怡然的自然環境中放鬆身心一樣。剛開始的時候並不適合進入太深層次的探索。而是以享受為主。在這種享受當中,要放下心事,放下煩惱情緒,以感受當下時刻的美好為主。讓心完全處於當下,這是對靜心最基本的要求。

掌握了這種最基本的靜心,漸漸就可以上升為一種對真理的吸收和同化的靜心。在這種靜心當中,意識沉浸在對真理的理解和研究上,而失去了對外在事物的關注。這種理解是帶有體驗式的思維和推理,想像和靈感。這種靜心甚至自己都經常意識不到,因為它不需要任何外在的形式。

中等階段的靜心,是重在對真理的實體化。比如冥想一尊佛,一個本尊神,專注光,念誦等等。這種靜心是在和本體之間建立一個可以替代的橋樑。最終也是要捨棄的。但是這種靜心卻有利於獲得專注的能力,以及培養神聖的情感。

實際上,靜心是專注的初級形式。靜心是尋思一個靜心對象的過程,而專注則是牢牢固定在對像上。不管這種對像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是一種覺知狀態還是一種能量狀態。專注是進入並停留在更高意識的狀態,是進入禪定的基礎。

在專注的培養上,莫過於對大腦中心點——松果體的注意力更為直接。因為這個地方是連接更高次元的通道,而我們的靈魂是通過高次元的連接而被自知的。所以一個建立起靈魂意識的人是透過這個松果體來感知事物,透過松果體來觀看世界,這和透過肉眼來看完全不同。肉眼看到的是事物的表面,透過松果體可以看到事物的里面。只要把意識輕輕放在松果體上,人就可以感受到專注力就像磁鐵一樣產生作用。也可以感受到警覺性的產生。

另一個重要的地方是額頭的上半部分。這裡是神性的入口。在頂輪完全打開之前,這里首先需要獲得恩典的降臨。當把頭部輕輕揚起,感受光從上面傾灑而下,很容易感受到神聖的情感。與之相反的是頭部太過低垂的狀態,如果後腦高於前額,更多的則是夢境和記憶,是種昏沉的狀態。

在靜心裡面念頭是不可控制的。潛意識的念頭都會在大腦進入一種非清醒的腦波狀態下釋放出來,就像做夢一樣。想壓住和消除念頭會製造出更多的緊張。對於念頭只能採取耐心地等待。這種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發展到最後是對一切境界體驗的超然態度。

在禪定之中,當大腦的記憶中樞被淨化的時候,那些隱藏得最深的記憶影像也會被釋放出來,伴隨著各種壓抑的情感。這時定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念頭本身是一種印象和業力,在靜心當中得到大量消耗。除非一個人在平常生活中已經獲得了專注,不然積累的各種印象會被帶到靜心當中釋放。

獲得禪定以後,開始體驗對無相的靜心。無相靜心是通過對本體的認知,利用想像中的“無相”來達到一種類似體驗。但是想像並不等於無相。就像剛開始靜心的時候感覺到身體的消失,或者感覺意識飄到頭頂之上,這是平常思想太過活躍,注意力集中在頭腦的結果,身體缺乏能量。

無相不是意識創造出來的,在無相裡面不存在一個體驗的主體和客體。只有在超越於任何境界的想像和追求之後才會出現無相。另外一種無相靜心則是對一切虛幻的自我否定後的結果。無相靜心更適用於靜心的高級階段,但是也可以用來打破對靜心的目標過於執著之時。

作者:yachak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外汇堂·专业外汇论坛    

GMT+8, 2024-4-27 11:25 , Processed in 0.17024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